疾风劲草
贞观九年,萧瑀担任尚书左仆射。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房玄龄说:“武德六年以后,太上皇有废除我的心思,同时我也不被兄弟所容,当时实在有我建立了大功而不被欣赏的忧惧。萧瑀不可以用厚利来引诱他,也不可以用刑罚来让他恐惧,真是社稷之臣啊。”于是为他赋诗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贞观政要》)
唐太宗的全诗是这样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前两句是名句,意思是说在猛烈迅疾的风中才能看出是不是强健劲拔的草,在动荡不安的态势下才能看出谁是忠贞不二的臣子。萧瑀在太宗登基这件事情上坚决地站在了他这一边,立下过汗马功劳,故而太宗才有这样的褒奖之辞。如果联系事情本身来看,太宗也有点狭隘:唯其忠于我,才算是诚臣。到得后来,它被赋予另一层深刻的含义:看一个人的风采、坚守、禀性,往往要看他在危难时的表现,看他在面临大事时的原则。
关于萧瑀,还有一件有关诗歌的事情。说他虽然被封为宋国公,但射箭水平却不咋的。有一年重阳节君臣射箭,他出面射了一通,却没有一枝箭射中靶子。欧阳询就写了首诗:“急风吹缓箭,弱手驭强弓。欲高翻复下,应西还又东。十回俱着地,两手并擎空。借问谁为此,只应是宋公。”这就是朋僚之间的一种调侃戏谑,本来也没有什么恶意,但后来唐太宗看到此诗,就对萧瑀说:“这就是一封四十字的奏章啊。”萧瑀听了很不高兴,就怨恨上欧阳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