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别人——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你们是否觉得成功的管理者是与生俱来的天赋,离你甚远?是否觉得自己职位卑微,不需要学习任何管理技巧?是否觉得成功的管理就是能管得住别人?以上疑问你都可以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首次出版于1966年,半个世纪以来经久不衰,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学术界和企业界。作者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对世人贡献卓越,影响深远,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之父”。本书是德鲁克的代表作,也是他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本书。

  什么是广义上的管理者?德鲁克认为,真正的管理者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一名知识工作者,能够提供知识型服务;二是必须能对组织的能力和绩效产生显著影响。只要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那么不管你有没有职位,职位是高是低,你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者,而管理者的真正任务就是管理好自己。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重视贡献

  有没有人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我能为组织贡献什么?注重贡献就是强调责任,重视工作的有效性。作者认为工作的有效性体现在三个方面:自己的工作、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重视勤奋但忽略了成果,最终表面上看起来很忙碌,实际上没什么效果。只有达到以上三方面的有效,你才能做出卓越的贡献。

  (一)贡献表现为三个方面:直接成果、新价值观和培养人才。直接成果是最直观、最重要和最容易理解的,就像人需要营养一样,组织也需要我们贡献这份营养。但是世界一直在变,所以我们就需要不断树立新的价值观与时俱进,以及培养明天所需要的人才来保证组织的生命力。管理者的失败最常见的原因,便是他本人出任一项新职位时,不能或者不愿意为适应新职位的需要而改变自身。职务改变了,管理者所要贡献的成果也一定会有所改变,三种绩效之间的相对比重也会改变。如果管理者一直墨守成规,即使他过去是以对的方法来做对的事情,现在也必将是“以错的方法做错的事情”。

  (二)贡献是人际关系的金钥匙。如果我们不能有所贡献、有所成就,那就算我们能与人和谐相处,交谈愉快,对组织和单位而言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也只是恶劣态度的伪装罢了。反过来说,如果能在工作上取得成绩,即使我们偶尔疾言厉色,面红耳赤也不至于影响人际关系。基于贡献的人际关系,能符合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和培养他人四个基本要求。强调贡献有助于横向沟通,因此能够促进团队合作。重视贡献的管理者个人也能有所发展,必然会同时启发他人寻求自我发展。总之,重视贡献就是重视有效性,进而能创造出一个坚强的工作团队来。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善用时间

  德鲁克说,作为管理者,如果做不到“认识你自己”,起码应该先做到“认识你的时间”。时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可以增加人力、物力、财力,但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时间。但恰是这最重要的因素,人们却往往最不善于管理。

  管理时间方面作者提供了三个步骤:记录时间、管理时间、安排时间。

  第一步记录时间的目的就是了解自己的时间是怎么被耗用的。我们的现状是很大部分时间是被浪费的,表面上看起来非做不可的事情,实际上却毫无贡献或者贡献很少。我们要做的是把每天什么时间段做了什么事详细记录下来,原则是应立即加以记录,不能事后凭记忆脑补,因为人的记忆很不靠谱。不用很长时间,四五周后你便得到一张很详细的时间列表,并且会发现原来自己很多时间都浪费在无谓的琐事上。比如说接无关紧要的电话、浏览与工作无关的新闻、参加非必要的会议、拟某份文件花费太多时间等等。

  第二步管理时间,剔除一些不太重要的工作,或者分配给别人做,自己做真正能体现成效性的事情。只有大胆删除和“授权”,把可由别人做的事情交付给别人做,这样才能做真正应由自己做的事。

  第三步就是统一安排时间,经过前面两个步骤,我们的时间列表经过删除和委托后会剩下很多空缺,要想方设法将碎片化时间集中起来,形成整块工作时间,按照要事优先原则,一次只做一件事,集中精力做好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有最低时间限度,比如写一个方案最快要3个小时,你就不能上午、下午、晚上各用1个小时来做,这会极大折损时间的有效性和影响工作质量。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知人善任

  要实现目标,必须用人所长。要知道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缺点,而缺点和短处几乎是不可能改变,只抓住缺点和短处是干不成任何事情的,但是我们可以设法使其不发生作用。有高峰必有深谷,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往往越多。用人所长第一关就是择人,凡事要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识人之所长和用人之所长是管理者的能力,用人所长方面,德鲁克提供了三个策略。

  一是用同事之所长。读到这里,我便无意间拿身边的同事来分析,发现有的人做事需要催逼,总是不紧不慢,这就需要管理者事事过问,及时了解进度;有的人做事很焦急,三两下功夫就完成,但是很容易因为粗心大意而犯下一些致命的错误,这就需要管理者认真检查;有的人缺乏主动思考,凡事按部就班执行,这就需要管理者指示明晰;有的人很有主见,需要按自己的方法来出牌,难以容下别人的意见,这就需要管理者在符合完成这项事情的最低边界条件的情况下,放权放手让他干。有效的管理者应顺应每个人的个性特点,把每个人都视为可开发的机会。对于企业,我们应该坚持因事用人而非因人设事,任何职位都应该是根据客观需要而设定的。但是对于单位,则要灵活运用因人设事原则。因为在单位里面,我们既不能选择我们的上级,也不能选择自己的同事和下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容忍各色人等的脾气和个性,能容忍这些差异,内部关系才能保持以任务为重心。

  二是用上级之所长。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要设法充分发挥上司的长处,不能靠唯命是从,应该从正确的事情着手,并以上司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建议。只有在上司的长处上下功夫,协助其做好能做的工作,使上司有效,下属也才能有效。反之,结果将一事无成。比如我的上司擅长写作,凡是遇到重要文件及写稿上有疑问,我都要请教,上司几分钟的建议,可能我的稿子就有质的提高,也不至于犯方向上和原则上的错误。如果你的上司擅长沟通,那凡是涉及到向领导提建议、说方案等就不妨拉着你的上司一起找领导。与领导提建议,德鲁克认为与其说“提什么建议”,倒不如把重点放在“如何提出这一建议”效果较好。要注重陈述的先后顺序和事情的轻重是非,这样才能让领导易于掌握。

  三是用自己之所长。“观人易,察己难”,有效的管理者对于本身的工作,也同样要从长处出发。管理者要充分全面了解自己。我们要清楚自己一天中哪个时间段精力最旺盛;了解自己撰拟一份文稿是习惯一字一字地敲还是先写草稿再来修改;了解发表讲话时,是要准备全文讲稿还是只列个提纲;知道自己是喜欢参加工作小组,还是单独做事更出色;知道哪些事情别人做起来要费九年二虎之力,而我做起来轻而易举。这些习惯与特点都无所谓好坏,反映的只是一个人的个性,有效的管理者都能了解自己的类型,配合自己的习惯与长处行动。

  总之,用德鲁克的话说:一个组织不可能依靠万能的天才来达成绩效,而只能依靠有一技之长的普通人。只有“让平凡人都能作出不平凡的事”的组织,才是好组织。本书告诉我们的不是如何管理别人,改变别人,而是如何自我管理。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用现在的话说“人人都是管理者”“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的 CEO”。

  作者简介:刘志飞,男,东莞市长安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宣传组组长。

指导:闫德明

美编:长安融媒体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后感大全 » 管好自己才能管好别人——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分享到: 更多 (0)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