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长安实验中学坚持“致于和谐,精进有为”的办学理念,教师“精研创新,诲人不倦”。本期推出学校老师2篇读书感悟,以飨读者。
图片
《底层逻辑》
– “明师读书慧”读书心得 –
两个人发生争执的时候,一定是因为他们之间有更多的相同之处,而不是不同之处。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是吵不起来的。事物间的共同点,就是底层逻辑。
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刘润的《底层逻辑》。刘润,中国著名商业顾问,润米咨询创始人,微软前战略合作总监。通过这本书,与你分享是非对错、思考问题、个体进化、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底层逻辑,带你看清这个世界的底牌。
是非对错的底层逻辑:
不争对错有立场
立场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会完全不同。一个人的表述大概可以分为:事实和观点。事实,是客观存在,有真假。观点,是人对一个事实的看法,并没有对错。如“水很烫”,是观点。“水温90摄氏度”才是事实。而立场,是被位置和利益影响的观点,不要和有立场的人争对错,但可以分出输赢。就像在辩论场上,作为正方的你能面红耳赤地去说服对方,甚至说得自己对这个观点都坚信不疑。这时,如果主持人说“交换立场”。相信在短暂的错愕之后,持有反方观点的你还是能面红耳赤地去说服对方。
一个人的心中,应该有三种对错观:一是法学家的对错观;二是经济学家的对错观;三是商人的对错观。判断损失发生后应该怪谁,就看谁因此损失大。举个例子:坏人A诱骗好人B进入C的没有锁门的工地,B失足摔死了。请问,这是谁的错?
如果你是评论家,可以选择法学家的立场:A错。这是证据确凿的蓄意谋杀。但是,A受惩罚这种“大快人心”的对错观,不一定能减少类似案件再度发生。如果你是政策制定者,可以选择经济学家的立场:C错。从“社会总成本”的角度考虑,惩罚C的成本是最低的,尽管这样的判断看上去不合理,但是以后所有工地的拥有者都会把门锁好,这类事情将会大大减少。如果被骗的是你自己,我建议你选择商人的立场:“我”的错,“我”不该蠢到被A诱骗以致丢失生命。不管是让A还是C承担责任,B都无法起死回生。每个时代的人都会给道德中的社会规范画一条底线,这条底线就是法律。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去爬山,一个人爬到了山顶,看到了大海。而另一个人只爬到了半山腰,却误以为是山顶。他们回家以后交流,第一个人说山顶的风景是大海,另一个人却硬说山顶的风景是树。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闹得不欢而散。要知道,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不懂你的人不必要过度解释,懂你的人无需解释。
思考问题的底层逻辑:
发散思维有方法
方法一: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普通和优秀的差距,在于普通人只能看到事物的现象,而优秀的人总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凭“经验”,有时真的不靠谱。二战期间,盟军的轰炸机损失很大,少部分返回来的飞机机翼上也布满弹孔。盟军决定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增加飞机部分位置的钢甲,保护飞行员的生命,提高战斗力。司令觉得,既然机翼上满是弹孔,那机翼就是最需要加强的部分。这时,一位盟军顾问说:“司令,你看到机翼中弹还能飞回来,也许正是因为它很坚固。机头和机尾没有中弹,也许正是因为这些部位一旦中弹,飞机就飞不回来了。”司令听了大吃一惊,赶紧派军队去战地检查飞机残骸。果然,被击落的飞机,都是机头、机尾中弹。眼见未必为实,就像被击落的飞机,已经飞不回来,永远无法开口了。
方法二:怀着空杯心态看问题。抛弃经验,放弃想当然,不要轻易下结论。看过一段内容丰富的文字:考上大学,为没有学费全家发愁。父亲拿着仅有的1000块钱找他的朋友打麻将,第二天就凑够了我的学费。几年后父亲突然说要去和朋友打麻将,拿了3000多元,第二天输得一毛都没剩。父亲平时不打麻将。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朋友的儿子考上了大学。思考问题就像阅读这个故事那样,只有了解更多的客观信息,做出的判断才越接近真相。不要被利益、立场左右,要就事论事。
方法三:给事物加上时间轴,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人在努力的时候,都希望能瞬间被认可,而出了问题后,却不去想几个月之前的懈怠。比如,你开车堵在路上时,听交通广播说旁边有一条路很通畅,于是你想尽办法切换过去。可是等你到了那条路,发现其实也很堵。并不是说广播欺骗了你,而是因为在你听到广播后的这段时间里,交通状况发生了改变,而交通广播的信息,恰好加剧了这种改变。
个体进化的底层逻辑:
善于学习有能力
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是获得能力的能力。就像你去找阿拉丁神灯,神灯问你有什么愿望,你说:我的愿望是再要三个愿望。把事情分为“轻重缓急”,选择对你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先做,能极大地提高做事情的效率。世上没有绝对洁净的东西,“自污”能邀请善意,示弱会邀请帮助。如果你靠别人的反馈来评价自己,会非常痛苦。如果你用自己内心认同的价值观来评价自己,就会瞬间看淡所有的误解。心态高过云端,姿态埋入地底,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跳出思维局限,解决问题并不难。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是99.9%。也就是说,每1000个跳伞的士兵中,就会有一个人因为降落伞的原因丧命。军方要求厂家达到100%的合格率。厂家负责人罗列了各种理由,说他们已经竭尽全力,没办法提高了。最后,军方改变了检查系统,每次交货前,都会随机挑选几个降落伞,让厂家负责人亲自跳伞测试,从此,供军方使用的降落伞,合格率达到了100%。
概率思维,是这个时代成功者所秉持的底层思维。假如一件事情成功的概率是20%,是不是就意味着,我重复做这件事5次,就一定能成功呢?事实并不是这样。通过公式计算出的结果是,如果我们把这件20%成功概率的事,重复做14次,那就能把成功概率提升到95%。这个世界上没有100%的成功概率,但是只要重复做大概率成功的事情,你成功的概率就能接近100%。正确的事情,要重复做,刻意去练习。概率思维能让你知道,就算你做对了所有的事情,也有失败的可能。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再思考提高成功概率的方法。就算是失败,也要有再来一次的勇气。
为人处世的底层逻辑:
外圆内方有边界
一滴水,可方可圆,泽润万物;一个人,能方能圆,才能活的通透。在与人相处时,需要有边界感。你要知道,什么是你的,什么是他的,彼此在自己范围内做事,如果要跨越边界,就需要先征求对方的同意。关系再好,也不能越界。在学校里,明白如何和上级、老师们打交道,知道什么样的决定应该由谁来做,这就是一种边界感。比如说,学校开会讨论一件事情应该怎么做,发表建议是员工的权利,讨论的时候你可以充分发表意见,可以不同意校长的想法,可以不被校长说服。但是,做决定是校长的权利。一旦校长做了决定,你就要坚决执行校长的命令,因为这是你的工作职责。
2022年奥斯卡颁奖典礼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威尔·史密斯走上领奖台,狠狠地给了主持人一拳。事情的起因是影星贾达患有脱发症,主持人在活跃现场气氛时调侃起她的光头,坐在一旁的贾达丈夫威尔·史密斯,实在忍无可忍。很多让人不舒服的举动,通常都是因为越了界。保持清晰的边界感,懂得对自己的事情和情绪负责,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难得的教养。没有边界感的人,即使长大了,也会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巨婴”。
底层逻辑来源于不同中的相同,变化背后的不变。希望我们在看到千变万化的世界后,依然能心态平静、不焦虑,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始终如鱼得水。
作者简介:方志荣,男,中学物理一级教师,东莞市长安实验中学教务处副主任,曾获东莞市教学能手、优秀教师、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指导:闫德明
美编:长安融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