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梦想?
记得很久前,在一个饭馆吃饭。隔壁桌的两个人喝酒聊天,其中一个年岁不大,应该是刚出来工作或者实习,他对同桌的人说“人还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这句话之所以令我印象深刻,是话中传达出来的情绪,“梦想”二字,似乎自带着炫目的金光,仅仅只是说起,就能让人心潮澎湃,每当脑海里浮现梦想实现的场景,两颊激动的晕红如同醉酒,更兼带着神志不清。为此,这两个字在脑袋里游荡了很长时间,扪心问着自己,梦想是什么?赚到花不完的钱?成为举世闻名的人?周游世界?成为一名作家专家科学家?好像都缺了一点什么,完成之后呢?期待之所以是期待,就是因为尚未得到,等得到了,期待就不是期待,梦想在完成的瞬间成了泡影。根本没有答案,于是一度有了恐慌,不敢去想。
16年末的时候,有人给我推荐了一本书,说是对自己影响最大,原名《圆梦记事本》,新版叫做《你的时间有限,不要为别人而活》,作者用记笔记的方式记录梦想,最后实现了梦想,是一本如何记梦想笔记的经验之谈,只是自己读完后,第一感官是字大行疏,唠唠叨叨,说了半天没个系统,就书的可读性来说,不是太好。后来年底到了,习惯性的要做些总结反思计划未来,想到梦想二字,又想到这本书,书中条例已经忘的差不多,但是作者无所不包的梦想,让我惊觉到,梦想其实不一定是唯一性的存在,只要是自己认为是美好的,自己还不曾拥有的,都可以当做梦想,梦想个集合,包含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追求,可以在追求金钱的同时,追求涵养的提升,健康的改善,家庭的和睦,工作的进步,以及所有令人心目侧之的美好。而这一切,所构筑出来的其实是有别于当下生活状态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所谓梦想,就是希望自己过上更有品质更合乎自己心意的生活。
2
梦想集合中可以有什么?
梦想是种生活方式,作为生活,里面无所不包,获得合乎心意的生活,只做成一件事,是不够的。书中的作者把梦想分为:健康,修养,心灵,工作,家庭,经济。当然这只是粗略的划分,对于个人而言,梦想可以更具体,比如看到别人家装修不错,可以记下来,以后装修风格就按照这个来;比如看到某件衣服不错,记下来,以后买;比如想处变不惊,记下来,一点点的琢磨揣摩;记录下来的一切,都是梦想的具化,先不管实际与否,统统记录下来再说,如此再问起梦想,翻开来一看,实实在在,不再是模糊的名词。
3
记录梦想之后呢?
讲一条条梦想写下来之后,可没有结束,还要进一步具体化,就以于未来家庭住所的构想来说,结婚的时候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考虑住的房子里面有几间房?怎么布置?采用什么材料?如此往下,具体到需要什么样的桌椅都不嫌麻烦。而梦想的生活方式写下来之后,也需要通过不断收集信息,把脑中想要一套房,具体到脑中可以清晰的知道未来这间屋子里有什么陈设,做了怎样的装修。而若是自己没有清晰的概念,那就多去收集相关信息,甚至不用刻意去找,遇到了,觉得不错,就记录下来,拍个照,放入记录之中。
这么做可以起到以下作用:
收集的信息越多,所追求的东西就会越具体,就以之前说的个人价值来说,想让自己有价值,那就多收集同事同行同业的人是怎么做的,越是具体,对于自身水准的把握就会越清晰。
收集的信息多了,就能判断想要追求的东西对于自己来说是不是虚无缥缈的存在,然后才能做出合理的取舍,不至于拿着鸡肋,吃也不是,丢也不愿。
收集信息多了,就能从中甄别选择出力所能及的事,一个阶段完成一点可以做到的事,通过时间累积之后,梦想就达成了。比如工资翻一倍,先去收集下行业内工资水准的高低情况,即使不给透露工资,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去了解计算,判断出最高的是多少,最低的是多少,有了范围之后,再去了解那些拿着顶尖工资的人处在什么样的位置,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最后在时常思考下自己怎么突破现状。
4
怎么执行梦想?
如果上面收集信息的环节做的到位,那么执行梦想就会很容易,比如梦想是买一样贵重的东西,那么只要根据目前的工资状态,生活水平,大致估算下需要多久时间,买下来后对自身生活质量没有影响就好。而比较麻烦的是能力或者修身涵养类的,需要通过不断的拆分简化,让需要做的事可以变成日常的事务性内容。下图是一种表达方式,而至于有涵养,则可以关注一些名人,看看他们是怎么做到涵养,有了模仿学习起来才不会走偏。
5
还能做什么?
写到这里应该是没什么遗漏了,不过自己在回顾时,发现上面所述的内容与前几日总结的《清单革命》有了联系,里面有一条说可以按阶段制作不同清单:研究阶段,决策阶段,执行阶段,问题监测阶段。可以发现,最后还缺一个问题监测阶段。那么在执行过程中,就可以专门用一个清单,记录问题,并且每周抽出一点固定时间,来思考解决问题,想办法克服困难,促成后面的成长与进步。
生活的成见:
总觉得谈梦想就是在灌鸡汤
我有一个金色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