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医治受伤的自信》读书笔记:每一次自信心的建立,都曾伤痕累累

“我做不到”、“我一无是处”、“我不够有文化”、“我又出丑了”、“没人喜欢我”、“他肯定会抛弃我”……

不自信的人,常常给自己贴上很多负面的标签,在没有做事情之前,他们就已经预设了“失败”的结论,使自己无法迈开步伐。

遇到做不到的事情时,不自信的人还时常被负面情绪困扰——

恐惧、忧虑、害怕失败;有负罪感;羞耻感;感到自己被排斥、被孤立、被遗忘等等。

在社交活动中,他们也无法自如,而是可能会遇到以下障碍——

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即使心里不满意,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情绪;

难以拒绝别人,对别人说“不”;

当受到攻击时,他们也从不保护自己;

他们很少显露自己的价值。

不自信的人,本来是一块宝石,却总觉得自己只是一片玻璃,他们不仅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还不惜一切代价地遮掩自己的光芒。

不自信的人,就像一只被束缚了翅膀的鸟,想要飞翔,却挣脱不了绳子的牵绊。

如何修复受伤的自信,重新找回那个自信满满的自己呢?

我们先要了解一下自信到底是什么?

1.自信到底是什么?

方热医生在《医治受伤的自信》一书中,对自信进行了细腻的分析。

他认为,自信可以分成三个层面:底层是自尊、中间层是严格意义上的自信、顶层是自我肯定。

这三个层面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型的结构——

位于最底层的自尊,是我们对自己的全面价值判断。

比如:我觉得我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我觉得我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我觉得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自尊形成于童年时期,是自信的基础。

中间层的自信,是我们对自己能力的感想,主要包括我们的行动力、决断力、执行力和毅力等。

顶层的自我肯定,主要是人际互动能力。

在和别人互动的过程中,如果互动得好,觉得别人需要我们、欣赏我们等,我们也会更爱自己、更欣赏自己。

自信的这三个方面是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并且常常相交;当其中一个层面出现缺失时,我们就可能变成一个脆弱的人。

2.如何修复受伤的自信?

不自信的人,往往会有很多不合理认知。

我做不到;我需要别人喜欢我、欣赏我、认可我;我一无是处;我必须做得更好;我永远都做不了决策;我总是自寻烦恼;我无法信任别人,我必须当心。

正是这些成见,造成了自信心的缺失。

而长久的自信心的缺失,又容易造成低价值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不敢提自己的要求等。

他仿佛行走在一个黑暗的世界,又像一个不愿意露头的蜗牛,整天躲在自己的壳里。

如何修复缺失的自信呢?

方热医生在书里给我们指出了医治自信的三个关键——

针对底层自尊的缺失,要学会爱自己;

针对中间层严格意义上的自信的缺失,要敢于行动;

针对顶层的人际互动能力缺失,要在交际中做自己。

(1)学会爱自己。

不自信的人,往往对自己有很多负面的评判。他们很容易倾向于把失败的责任归到自己身上,而把成功归因到别人、环境或者一时的运气等。

这种负面诠释事件的方式,容易引起内心的不安。

不自信的人,要先学会爱自己,积极关注自己。

我们经常说爱别人,但时常忘记了爱自己,只有具备爱自己的能力,才有能力爱别人。

如何做才是爱自己呢?

爱自己,先要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我们往往容易接受自己的优点,而无法接受自己的缺点;能够接受自己的正面情绪,而无法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

其实,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无论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它们都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只有像容器一样去容纳它们,才能活得更洒脱。

爱自己,要承认自己的局限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能力所不及的范围,我们要承认自己的局限性,并不是每件事情都能做的尽善尽美,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喜欢我们。

如果把一个人,放在漫漫的历史长河和浩瀚的宇宙中,根本就是一粒沙子,微乎其微;承认和看到自己的渺小和局限性,也是有力量的表现。

爱自己,要坦然面对自己曾经的错误,不完美要求自己。

不自信的人,往往对错误耿耿于怀,对成功时刻却任意忽略掉;世界上没有后悔药,错误的事情已然成为往事,就让它随风飘散吧。

不对自己提不切实际的要求,不对自己完美主义,能够接受失败的结果,人生也能活得更轻松。

卓别林在70岁生日时写下了一首《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诗中写道——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我们无须再害怕自己和他人的分歧,因为即使星星有时也会碰在一起,形成新的世界,这就是生命。”

(2)敢于行动。

一个不自信的人,即使给他喝100碗鸡汤,也未必能提升他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在事情上一点一点积累出来的。

《医治受伤的自信》里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小建议,建议我们在一周内,每天至少记录一下自己的一个积极行为、一个优点、一项能力或者他人给我们的一次积极回馈。每到晚上,重新阅读一天的内容;每到周末,再阅读一周记录的内容。

在阅读这些记录时,我们也可以觉察一下自己的情绪,看是有自豪感流露出来,还是觉得自己尴尬,甚至有点自负等。

这些闪光点,也能汇成一束束自信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3)在交际中做自己。

不自信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委屈求全,不敢表达自己的需要,不敢说“不”,也不会保护自己。

在人际交往中,要勇敢地做自己,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如果一个人一直不提自己的需求,时间长了,就可能成为集体里的“小透明”,有任何事情,别人都不会想到你,最终“沦为”被忽视的对象。

我们要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因为,我们也是值得的。

《医治受伤的自信》中教给我们表达需求的步骤——

驱除消极思想,用建设性的想法代替;

盘点自己未曾表达的需求和愿望;

做好行动准备。

勇敢地回应批评。

我们的文化教育我们,要谦虚,多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本身没错。当别人给我们有诚意地提出合情合理的建议、批评时,我们可以心怀感恩地接受。

但是,有时候有的人打着提建议的幌子找茬,任意抨击我们的人格,侵犯我们的隐私,冒犯我们的尊严。

这时候,我们就不能一忍再忍,甚至全盘接受了,而是要给予必要的回击;如果觉得自己还没有能量回击时,那就离开现场,“弃权走人”。

敢于做真实的自己。

人有时候想做自己,确实不容易,我们在社会上行走,或多或少都带着面具。

一个内心有力量的人,才会袒露自己,不畏惧暴露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如果我们全然接纳了自己,我们就不再害怕在众人面前出丑,也不再害怕因为有些事情没做好而尴尬。

我们不再为了面子或者别人的评价而活着,而是更注重“里子”,更注重自己的感受。

鸟儿站在树上从不害怕树枝会断,它相信的不是大树,而是自己的翅膀。

愿我们都能找回曾经失落的自信,成为更好的自己。

初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砍柴书院MCN矩阵作者,顶端新闻教育频道作者。

(摄影:森哥)

初雪1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后感大全 » 《医治受伤的自信》读书笔记:每一次自信心的建立,都曾伤痕累累
分享到: 更多 (0)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