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曾数次读不下去的《百年孤独》读后感

因为想趁自己脑袋还没有彻底生锈,再输出一点儿想法,所以两个多月前,我决心开始靠读书进行输入。我从家中翻出几本一直在吃灰的小说,又买了几本爆款,利用通勤路上和睡前床上的时间,平均一周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到如今已输入九本书输出九篇文。然后,我将第十本书的位置让给《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我在多年前就因其盛名而购其入书架。结果,正如我之前几篇读后感提过的,我屡次试图体验此部魔幻现实主义著作的伟大,却屡次翻不了几页便遭劝退。多年以后,当我再次面对本书那著名的开篇第一句,终将想起把四级单词abandon背得滚瓜烂熟的大学时光。

对于《百年孤独》实在难读的普遍问题,太多人给出了原因,比如重复而拗口的人名无法记忆区分,流水账式的陈述让人不知道本书到底要说什么等等。除了这些,我发现相对于其他一些小说,本书的段落都实在太过冗长,阅读起来很费劲。大家的肺活量都有限,尤其在如今的社会,想沉浸于一大段文字好几分钟而不停下换口气,简直是一种修行。所以我经常读着读着思绪就开了小差,回过神来发现已看了大段文字而不自知。这放在读别的书还好,可《百年孤独》不行。这本书中没有废话,三两句话就是一个人的生死,一个故事的全部。跳过了一页,很可能就是另一帮似曾相识的人在演绎另一个故事,会被搞得完全不知所谓。所以当我阅读到书的后半部,发现作者竟奢侈的用近两页篇幅,来讲述某奥第二的漂亮保守媳妇(我实在记不住他们叫什么)唠叨的内容,顿感到无比惊讶,当真魔幻而又现实。

尽管这本书初读非常难啃,但当我一口气读完最后的几十页,深感酣畅淋漓的同时,我不得不承认:《百年孤独》,确是一本奇书。它不同于任何一部我所知的小说或故事。不是因为魔幻现实主义的风格,而是小说讲的故事内容本身。

简单讲,我认为这是一部没办法影视化的小说。在百年的时间跨度上,一个接一个的人物和故事不断在书中登场、上演。而正如我之前说的,每一个故事在书中可能花不了多少篇幅,刚开始便结束。我都想不起书中是否出现过带冒号引号的人物对话。这怎么演?

阅读过程中,当我感觉主人公们已经历尽兴衰,早将我的预期填满,此时我合上书查看进度,却发现全书才刚刚进行了不到四分之一。我疑惑不已,因为我实在想象不到剩下的大半本书还能写些什么,即使写了又如何能让前后浑然为一个整体。可《百年孤独》做到了。在马孔多的整个历史上,那些我看到的个人兴衰不过是一些涟漪,后浪不断催着前浪。后浪似乎带来了一些新鲜东西,但逃不过波浪起灭的轮回,终于一阵狂风之后,一切归于沉寂。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楼里的爱恨情仇皆是过眼云烟。《红楼梦》、《活着》、《百年孤独》,豆瓣top3,异曲同工,奇书皆是如此。

我之前曾写过一篇电影《江湖儿女》的观后感,也是在短短的二十年里,片中人物几经沉浮,恍如隔了好几世,不由感叹人生常常苦短,可历经无常一件件后又觉得漫长。

我时常想,我的先辈们经历过的那些惨烈的战争、残酷的屠杀,与我现在所生活的世界看似完全不是在一个位面,但那也不过就是几十年前的事情。我们是否太过健忘,不是忘记历史,而是忘记那种深处动荡中的感觉。

我时常想,从古到今,能有多少长寿之人终其一生也没有经历过一次天灾人祸。看看历史,这种概率似乎不高。对于一个八零后,我该庆幸到现在的近四十年还算安定平稳,但我也忐忑,当真正能抹去马孔多的飓风来袭,我一个凡人也只能被其裹挟不能自持。

我时常想,人类的文明,信史不过三千年。任何人往上追溯百代,就会进入传说的时代。我们的祖先那时不知道在哪里,也许是部落聚集,过着近乎原始的生活。原始社会离我们很久远吗?我们大部分人离开农村融入现代化的都市,也不过一两代人。如果也有人把自己祖辈一代一代人的连续故事写成书,类似《百年孤独》,三两句话便写就一段多年以后还能想起的难忘经历,那我觉得,这绵续三千年的家族故事也写不下几本书。当我们翻开这部家族通史,顺着血脉和家谱回溯,必然惊讶于人类历史原来如此短暂。以此类推,可能这条线向古早捋不了不长,我们的祖先就是另一个物种。我们并未立于人类历史长河的前端下游,而很可能才刚刚启程。不对,应该说是人类历史的河流才刚刚开始流淌,而我们不过是河流奔涌向前途中激起的泥沙,伴随着激流翻过了几个浪头,便又沉入水底,尘归尘土归土。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后感大全 » 曾数次读不下去的《百年孤独》读后感
分享到: 更多 (0)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