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坛中的史铁生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21岁)而瘫痪了的史铁生,在1974年的某一天傍晚摇着轮椅来到了地坛。进了园子之后,十五年中,他就再也没有长久地离开过,任何时间季节天气,他都在地坛呆过。在这里,他放倒自己的轮椅背,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他想的第一个问题是自己为什么要出生和要不要去死的问题。这个问题,恐怕是很多陷入绝境的人都想过,但却得不到答案的问题。
当人处于一种缺失状态、处在坎坷逆境中时,苦闷烦躁痛苦焦虑等等情绪很容易把人压倒,所以,会质问苍天怒对大地:为何要让我降生,我到底该不该去死。
为何要降生的问题,除了命运和上帝,恐怕没人回答得了。生命是偶然的,但当我们偶然地来到世上之后,偶然就开始演变为必然。死亡就是必然的,它是生的终点和必然结果。电影《城市之光》中,卓别林悠悠地说:着什么急?早晚会死的。
这句话对史铁生来说,不亚于当头棒喝,又好似醍醐灌顶。他终于明白: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除了想这些人生困境,他也观察地坛的环境。
我每天都几遍地走在从家里到学校或是从学校到家里的路上。走路时,我爱四处张望,我看到过落叶被一阵突如其来的风吹着排队过马路的情形,也看到过天空像一个有年头的铝锅盖盖在高楼的头顶上的样子。所以,当我读到“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这样的句子时,我知道,史铁生是真正在用心观察地坛里的一切了。
蜂儿想要稳稳停在空中,必须不停地扑闪翅膀,而翅膀的高频率扇动,会让它呈现出一种朦胧恍惚的状态,那就是雾的状态。蜂的形体那么小,并且它停在一个地方不挪动,所以,它是一朵有形态的雾,一朵小小的雾。一般的比喻句,都是化抽象为具象,这里却是化具象为抽象,但是,再不会有比这个比喻更生动形象,更恰如其分,更能给人以真切的画面感了。只有认真观察并仔细描摹过的人,才能有这样的神来之笔。
再比如“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蝉留下蝉蜕,身体不在,灵魂不在,只剩一具空壳,就像屋子的主人离去了,徒留一间空空的屋子,那种状态和感觉,非“寂寞”不能形容。
能如此仔细去体会周边毫不起眼的小事物,能和周边的事物产生共鸣发生共情,这充分说明史铁生又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爱了。这是“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所昭示给他的。
史铁生想的第二个问题是人应该怎样活着的问题。生活对于史铁生来说,特别不容易。首先是21岁就残废了;其实是25岁时母亲(49岁)就因积劳成疾去世了;再次是找不到工作,只能在街道作坊上班。和一群老年妇女、或是身体同样有残疾的青年,在木箱子或鸭蛋上画仕女画山水的工作,不但难以给人成就感价值感,恐怕连糊口都不容易。
身体残缺、亲情残缺、认同感缺失、价值感缺失,史铁生的困境,几乎达到极值。若要叩问存在的意义,史铁生一定回答不了自己。所以,他要频频逃到地坛去,地坛的安静能给他以暂时的宁静,也能给他以喘息的机会,还能给他思考的空间。
司马迁说:《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杜甫在秦州到成都的艰难路途上,写下了一组组脍炙人口的诗篇。所谓“穷则后工”,长时间和外在和自身对抗、在窘迫中徘徊的史铁生也终于要“撞开”一条路了,那就是写作: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遭遇过的、听说来的,真诚地写出来。
这些,是地坛这个有着古老与生机、厚重与轻灵、渺小与博大、有限与无限等双重境界的圣地引导他的,更是母亲用自己默默的行动启发他的。母亲和地坛一样无言,母亲又和地坛一样隐忍智慧。
刚刚患病时的史铁生是对抗母亲的,不和母亲交谈,不让母亲跟着去地坛,母亲来找故意躲着不理她。但母亲始终未说过一句“你为我想想”。每次他要去地坛时,母亲都无言地帮他准备,帮助他上车,送他出门,还经常去找他。她在偌大的地坛里,“四处张望”“端着眼睛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步履茫然又急迫”。母亲“既疼儿子又理解儿子”,她更担心儿子,整日整夜处在痛苦与惊恐之中。
史铁生说: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史铁生去地坛是自发自动甚至是自私的行为,他烦躁不安,他焦急忧虑,他要逃避;而母亲去地坛仅仅是为了寻找儿子,她担心儿子想不开,她要确认儿子是活着的。一个躲,一个找。母亲精神上承受的压力,比史铁生的,何止翻倍?更何况,她还身患重病,“整宿整宿地疼得睡不着”。
母亲用她的坚忍与伟大,以她毫不张扬的母爱感染熏陶着史铁生。当光阴流转,当母亲逝去,当这一切在史铁生的心中渗透得深彻的时候,史铁生终于理解了母亲。母亲的爱,理智而深沉;母亲的活法,隐忍而坚定。
身处地坛中的史铁生,被地坛包容,被母亲庇护。地坛教他平和豁达地对待生死,回答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展示给他面对苦难的态度,让他找到了生存的意义,解决了“怎么活”的疑难。地坛、母亲、史铁生,相互交融,三位一体,共生共存。
当他理解了地坛,理解了母亲的时候,他也终于从拘禁自己的心之困境中突围出来。他不再对抗,而是讲和,跟命运讲和,跟自己讲和。他的思想开始长脚,从轮椅上站起来,甚至是升腾到空中。他开始审视人生,理解生命。
米喜有话说:这是第二节,要分几天发了。谢谢您的耐心。
按一按,关注我
米喜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