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呐喊》读书笔记▏“于无声中听惊雷,于希望中得救”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

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这是我这几天第二次看到有关对“希望”的理解。

第一次是著名的学者教授许子东老师在谈到中国人的品性时谈到,“中国人很苦,他就有无尽的共鸣;很善良,就有无穷的希望。”

学汉语言最大的感触就是,所有学科知识的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看似天差地别的两个事物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勾连,以及文化背后蕴藏的绵延不尽源远流长的深意和价值。

事物的希望往往是人类赋予的,而希望的力量往往又能带给人类无穷尽的动力和想象力去展示阻挡希望的恶魔、荆棘和苦难,从而于希望中得救,于希望中窥得光明。

如今之所以谈及希望,是因为与毛概老师突然谈到的一个话题。

不仅仅是针对于已经大三即将大四的我们,而且关切的是人类漫长的一生。究竟是应该以谋求生存寄希望于现实奋斗,还是应该守住人本我的坚持,寻到诗与远方的理想。老师说是可以找到一个中和的位置的,只是这个位置获得的前提是要有一颗坚韧的心。

当然我也愿意相信,如今使我困惑迷茫的每一个问题,书中都有答案。

但世间万物,又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后感大全 » 《呐喊》读书笔记▏“于无声中听惊雷,于希望中得救”
分享到: 更多 (0)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