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请确保阅读本文前的你,既没有心情很好,也不是心情很糟。否则我建议你直接点上方的“X”退出。前半段要讲的故事,并不轻松,不会让人心情好哪怕一丁点。
而假如你选择了阅读本文。那么你能获得的贴士是:关于《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内容的概览,以及在我眼中,我们可以为房思琪们做些什么。
有女儿的家长们。我并不太建议你们去看原作小说。因为有女儿的家长们在看书时所体会到的那种担心,要远远比有儿子的家长们来的多得多。
(一)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其实就讲了一件事——文学少女房思琪是如何在被信任的人施暴之后,从充满幻想、到幻灭,再到精神泯灭的,她是如何从本可以有大好前程到成为一个精神病人的。而现实中的房思琪结局却比小说中的小思琪还要让人惋惜——她还是没能过自己那一关,选择了自戕。
若决心去看小说,还是看电子版吧。这是一部你看过就不会想再去看第二遍的书。不是因为它粗制滥造——恰恰相反,它的文字和它的书名一样优美,诚如作者所言“如果你感受到美,那份美是真实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便是这样的一本小说。它优美的是语言,而它丑陋的是美的外衣下包裹的真实。诗意的言语和撕裂的世界,这两者浑然一体,让读者不禁感叹:如果房思琪不是房思琪,那该有多好。
一切的遗憾都源自“本可以”。但一切的遗憾早就与“本可以”无缘。房思琪若不是房思琪,便不会有这本书,不会有作者对于某种现象的控诉、痛批,也就不会有后来真实的房思琪的悲剧。
作者林奕含曾在小说出版之后接受了采访。采访期间,她的状态大致有两种:沉默、语速飞快的问答。她提到了“言而由衷”和“言不由衷”的区别,提到了关于“套中人”的意象,或许还提到了一般人听不清、忽略掉的什么话。林奕含曾强调的一点是“凡是关于性的暴力,都是由整个社会一起来完成的”,类似于“凡是校园中出现的欺凌,都是涉及到的集体一起完成的”。
这便引出了本文打算讨论的话题:我们可以为房思琪们做些什么。
(二)
读过小说的应该已经发现了林奕含不止一遍的明示。房思琪初回被施暴的时候,她距离家里的直线距离甚至只隔了几个天花板;她在下回被施暴之前,是不明情况的家人亲手把她推向了那个人。那个人饱读诗书,给人很信任的感受,所以房思琪周围的人没有任何人怀疑过他。思琪最好的朋友——被林奕含称为“灵魂的双胞胎”,替房思琪活下去过另一种生活的刘怡婷,也曾在不明全部真相的时候,和思琪近乎决裂——享有小女生们的崇拜与热爱,拥有邻里的信任,对于李国华们而言,真的是屡试不爽、所向披靡的制胜法宝。
发现了吗?房思琪后期在与李国华的唇枪舌战之间,可能对李国华的负面情感,都不敌她对身边人忽视她遭遇的怨念。
我们到底可以为房思琪们做些什么。
有一种非常有意思的、不成文,但围绕人们终生的主流思想:青少年只要一满18岁,就可以立地成为一个什么都懂的人,好像所有关于人类原始行为的图画和文字都可以像程序一样直接植入他们的脑子。于是18岁以前不让早恋,早恋是不能成功的;就连国产剧的审核标准也是——青春校园剧(几乎一定)可以有恋爱戏——但最后不许成功。荷尔蒙真是说断就能断,说缩就能缩,嗯,要相信人类的进化能力。
但事实是什么呢。古代13、4岁已经要婚嫁了,17、8岁孩子都能打酱油了。搁现代咱不能说返古吧,但荷尔蒙这东西真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也不是以潜在的标准为转移的。既然想知道的内容无法从长者那里得知,那么这类的内容一般都是从同龄人或者网上得知的——于是女孩子跑去看原耽、言情,男孩子跑去看东南亚小视频。本来剧情是假的不能再假,但真的就有以为里边的牛鬼蛇神是真人的人。无法享有正常光明的X教育解说,靠着小黑屋文化进行yy。相看两生厌,就这么来了。
但部分长者怎么想的呢。眼不见为净,耳不闻为无,完全不知道孩子脑子里的东西都够写一本字典了。只要自家孩子没有舞到自己跟前,X教育(尤其是男生的)谁爱教谁去教,整个社会都有义务,反正跟他没关系。自己的威严与纯洁、自己的孩子的天真与活泼,不可被区区的X教育所影响——反正一到了法定成年年龄18岁,他就会福至心灵,自然就都明白了。
有人曾告诉我,他一道题都没看过,一页书都没翻过,但他有一颗高考考600分以上的心,问我看行不行。我说,我没发言权,你先问问出题人他同不同意吧。
(三)
对X教育重要度的忽视、对下一辈全面成长的忽视,早晚还是会以悲剧的形式返还的。
今天你告诉孩子:我给你一颗糖你就收着,给你一巴掌你就受着。孩子说好。明天孩子成了个只乖而没有自我的人,一个路人也效仿,他也一颗糖一巴掌的这么发着。孩子不知道错的是路人,还以为是自己不配。
对X教育重要度的忽视,尤其是对女孩子X教育的忽视,无异于是在给某些人递刀子——你以为孩子离需要知道这些知识还早,有些人可巴不得你把一张白纸亲手送到他们手里。
所谓的全面保护,不如开诚布公的告诉孩子需要知道的,只要方式合适,孩子听得懂,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人类幼崽是人类中最有灵性的人,不需要过分修饰也能快速感应危机,除非你磨平他们的灵性,不给他们一点提示。
房思琪曾有一次隐晦地向母亲求救:她问,我们家什么都有,为什么就是没有X教育?
母亲皱了皱眉,不耐烦的回答:X教育?什么X教育?X教育是讲给需要它的人听的。
你觉得还早,施暴者觉得刚刚好。
我想,房思琪们已经不会再过多关注自己的生活是活得多姿多彩,还是活成一滩烂泥了——她们只希望,自己的呐喊,能够让世界上的房思琪少一个、再少一个。
而这也是本文发布的初心。
本文不开赞赏,给房思琪们以起码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