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枷锁》全书共664页,52万字,是毛姆最为知名的一部长篇小说。1915年首次出版,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依旧属于畅销书系列,它被誉为“天才的著作”、“现代文学运动巨著”,可见这部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它之所以能拥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是因为它具有足以改变无数青年人人生轨迹的能力。
《人生的枷锁》的主人公名叫菲利普,虽然他天生跛足,却拥有一个爱他的母亲,但十分不幸的是,全书一开篇,年幼的菲利普不得不和病重的母亲告别,带着父母亲的一两件遗物被送到了布莱克斯特伯尔的伯父伯母家,菲利普的伯父伯母一生未育,伯父是肯特郡教区的一名牧师,他们一家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伯父将收养菲利普视为不得已而为之,而伯母则将菲利普视如己出。受伯父的影响,幼年的菲利普每天做礼拜,读圣经,他对上帝坚信不疑,虔诚地祈祷上帝能治好他的跛足。13岁时菲利普被送入了传统的皇家公学读书,过寄宿生活。菲利普很聪明,但是因为畸形脚受到了公学里孩子的霸凌,他对自己的缺陷敏感自卑,并且开始怀疑上帝的存在,不明白人为什么要信奉上帝,还与伯父因为安排他将来做牧师而争吵。受同伴的影响,菲利普渐渐对外面的世界产生兴趣,他宁愿放弃奖学金和上牛津的机会,而去德国学一门外语,学更多的知识,因为菲利普近乎固执的坚持使校长、伯父、伯母不得不做出让步,菲利普如愿以偿来到了德国海德堡。
在海德堡,菲利普开始学习拉丁语、德语、法语、数学,并结识了来自英国、美国的同学,菲利普时常和他们凑在一起听一群人煞有介事地谈论魏伦、奥玛开阳、勃朗宁的诗,华茨、博蒂西里、包提柴里的画作,瓦格纳、易卜生、苏德曼的剧作,鲁宾斯坦、马斯奈、戈达德的音乐,赫拉克利特、叔本华的哲学……菲利普在更广阔的知识范围中重新审视宗教,他为卸掉冗长的宗教仪式和精神枷锁而感到无比轻松自在。于此同时,菲利普也初尝了一段短暂恋爱的滋味。
结束了海德堡的学习之后,菲利普返回伦敦,此时的他并不知道自己未来想做什么,于是在伯父和家庭律师的安排下去伦敦干起了会计。起初菲利普对工作还感到新奇,但慢慢地,菲利普发觉自己在会计工作中并没有什么才能,经常错误百出,办公室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也令菲利普抓狂,加之他在伦敦没有结交到朋友,而在海德堡认识的老朋友海沃德不断写信催他抓紧时间去追求爱情和艺术,菲利普心动了。但菲利普想去巴黎学绘画的念头激怒了伯父,伯父认为绘画不是正经职业,况且巴黎充斥着罪恶和娼妓,伯父告诉菲利普如果不做他认为合适的事情就不会再支持他一分钱,菲利普当然不妥协,在他决定变卖父亲留下的首饰之前,伯母从银行取出她结婚时存下的100英镑给了菲利普,告诉他要是想学就好好去学吧。菲利普在车站与伯母吻别后,来到了巴黎。
在巴黎的画室里,菲利普结识了一群和他一样喜爱绘画的同龄人,每个人不论天赋如何一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画家,让画作出现在展览会上,被人赏识从此画作卖出好价钱,但在巴黎学美术不是件省钱的事情,每个人都过着非常拮据的生活,和菲利普一起学画的女生赖普斯因为被极度贫穷压得喘不过气来,最终选择了上吊自杀,最可悲的是她其实没有任何绘画天分却从不愿承认。菲利普也在生活和绘画中挣扎,但他主动向老师寻问出路,老师告诉他:“我蔑视那些瞧不起金钱的人,他们不是伪君子就是傻瓜。金钱好比人的第六感官,没有它,你就无法充分地发挥其他五个的作用。没有足够的收入,生活中能办到的有一半你就办不了……你常听到人们说,贫穷是对艺术家最大的鞭策。其实,他们从未亲身体会到其中的严酷,他们不知天高地厚。他们不懂得贫穷使你变得多么小气,使你蒙受无穷的耻辱。它砍断了你的翅膀,像癌症一样地吞噬你的灵魂……我真心地可怜那些纯粹靠艺术糊口的艺术家们,不论他们是作家还是画家。”在老师看过菲利普的画作后说到:“你具有某种手工上的灵巧,经过刻苦努力和坚持不懈,没有理由成不了一个认真的、还算能干的画家。你能够找到数以百计比你画得差的人,也可以找到数以百计画得同你不相上下的人。在你让我看的所有画作中我看不到才华,只看到勤奋和聪明。充其量你也只能当个平庸的画家。”“只有当你追悔不及之时才发现自己的平庸,那才是令人痛苦的,才是可怜的啊。”菲利普听完这番话之后放弃了画画,但就在这时,他收到了伯父的来信:伯母因病逝世了。
菲利普返回英国帮助伯父料理完伯母丧事之后,两人又一次坐下来谈论职业规划,伯父告诉菲利普他现在成人了,可以把菲利普父母留给他的钱全部交由他掌管,但同时又告诫他“你的钱不是花不完的。”菲利普思索在巴黎的两年,他学到的不只是一点绘画技巧,而是感到精神更自由了,虽然他不再信仰基督教,但依旧坚持着所有的道德准则,在国外生活接触了很多风俗习惯,也从诸多著作和学说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哲学,虽然他依然没有更懂人生的意义,为什么有大千世界,人来到这世界上究竟为了什么,但菲利普已经迫不及待地准备实践自己的人生新理论,开始第四次人生新的尝试了。
菲利普进入了伦敦圣卢克医学院学习,他父亲也曾在这里念书。在伦敦,菲利普认识了一个酒吧侍女米尔德里德,坠入爱河的菲利普在学业上开始走下坡路,菲利普对米尔德里德的自私、轻浮和伤害一次又一次地选择原谅,她大手大脚地花着菲利普的钱,直到把菲利普压榨到付不起房租露宿街头,不得不中断医学院的学业。幸好菲利普在医院实习期间因为很好地照顾了一个病人阿特尔尼而与他们一家成了朋友,阿特尔尼知道后收留菲利普到家中寄宿,还帮助菲利普找到了一个临时的工作。在商店打工期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菲利普凭借美术功底帮重要顾客设计了一条晚礼服而得到店主赏识。而这时伯父病危了,菲利普赶回家中送走了伯父,接手了他的遗产。这时的菲利普已经有足够的钱继续完成学业了,几番周折之后他终于返回学校并在三十岁的时候取得了毕业证和从医资格,此时,他已与阿尔特尼的女儿莎利相恋许久了,本想做随船医生周游世界的菲利普决定安定下来,与莎利结婚一同到小渔村定居。
《人生的枷锁》是一部可以从很多角度深入分析的作品,但这里我只结合自己做思考。我是在地铁里看完这本书的,因为平时大概只有睡觉和坐地铁才有机会放空,我上班的地点不太固定,路途远的时候就能多看几页,看到精彩的地方甚至希望地铁一直开不要停,好多次走出地铁时还沉浸在或悲伤或气愤的情节中,伯母怎么没等到菲利普立业成家就去世了,菲利普怎么会被这么个轻佻女子(米尔德里德)迷得神魂颠倒,真想踹他两脚。这部书的情节非常吸引人,它与毛姆另外几本书《月亮与六便士》、《刀锋》、《面纱》相比更有魅力的地方在于这部作品人物情节更真实,我相信几乎所有人都能从菲利普和他朋友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一直用菲利普对号入座,他年少时不甘心待到熟悉的地方、希望看到外面的世界,和有趣的灵魂交流,在学校时还算聪明,等到要离开学校了却还没想好自己未来能做什么,尝试过一些职业,发现以为的不是以为的,或者明白了喜欢的和可以作为事业的并不重合,然后求助、思考、再出发,等到30岁了决定收心安定下来,因为他幸运地找到了爱情。他前三分之一的人生都在试错,然后不断体验、反思、纠正与突破,这才符合人生发展规律,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西电附中的学生就要考西电,拿了博士学位都要回大学,不小心去了一个城市工作都在给你讲那里的房价,没有人问一句喜不喜欢,我时常想是不是愿意试错的人总是少部分,我承认试错的过程很痛苦,但走过的路从来都不会不算数,并且比起试错,没有体验过丰富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枷锁,只有试错的人方能成就《人生的枷锁》。
图片
欢迎分享文章到朋友圈
HeartSaying原创出品,转载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