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明是非,知晓进退
——读《山羊不吃天堂草》有感
梁春杰
《山羊不吃天堂草》是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少年小说,故事讲述了小木匠明子跟随他的师父三和尚、师兄黑罐从贫穷的小豆村来到城里打工的经历,向读者展现了出身贫寒的纯朴农村少年在繁华的大都市里成长的艰难,情节生动而又耐人寻味。
如果我说,我被一部少年儿童小说深深地触动了,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是事实确是如此。人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这部作品中,我切实地体会到了这一点。无论是繁华都市人面对贫穷乡下人时所产生的鄙视与厌恶,还是人们面对金钱时所显露的自私与贪婪,抑或是面对诱惑时内心的挣扎与抉择,都被作者描绘得淋漓尽致。由于小说的内容太过于贴近社会现实,以至于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居然多次分不清自己是置身在小说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掩卷而思,脑海中萦绕的,是两道沉重的思考题。
一、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面对绚丽多彩的诱惑,我们怎样才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守住底线,不被利益所左右?
小主人公明子,聪明机灵,勇敢仗义。面对三和尚的利诱,他勇于抵抗,宁可挨冻挨饿也不肯去偷木材;面对赌博,他保持清醒的头脑,帮助沉迷于其中的黑罐脱离深渊。然而,面对奖券,他却没能战胜自己的侥幸心理,将所有的积蓄投掷一空;面对雇主的一千元押金,为了解决家人的贫困,他竟然动了逃跑的念头……值得庆幸的是,在关键时刻,他想起了家中那群山羊,那群饥饿的山羊,面对一片长得高贵诱人的“天堂草”却宁死也不肯吃,若干天后,竟一只只壮烈地倒毙;他想起了卖羊的商贩说的那句“种不一样”;他想起了父亲那句荡气回肠的话语:“不该自己吃的东西,自然就不能吃,也不肯吃。这些畜生也许是有理的。”他幡然醒悟,及时挽回了一场因一念之差而带来的罪恶。
我不禁想起了一部叫做《地海巫师》的奇幻小说:年轻的格得在学院学习巫术时,受到师兄的言语相激,违背禁令比试法术。格得因意气用事而丧失理智,试图召唤亡灵,结果把“黑影”从黑暗最深处召唤出来,却无法收回去。从此,黑影每天如影随形,不断地伤害他,并且会幻化成他的影像,到处做伤天害理的事,所以他每天被人追杀。巫术世界有个传说,要制伏黑暗力量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找到它的真名,喊出它的名字,黑影就会被制伏。格得花了很长时间寻找黑影的名字,但始终无功而返。有一天,他又被黑影追杀,面对悬崖无路可逃,他决定放弃逃亡。他突然转身面对黑影,绝望地喊出自己的名字“格得!格得!”黑影瞬间消失,竟然被收服了!这则隐喻的故事告诉我们:黑影就是自己,是那个带着贪婪、自私、懒惰、虚伪等各种缺点的自己。唯有自己,最难战胜!也许,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光明背负着黑暗,负重前行。所以不要试图去拒斥“黑影”,那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要做的是转过身面对它,然后战胜它。就像故事中的明子,勇敢地战胜了自己,回归到正确的人生轨道上。
二、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人也不是非好即坏。正如故事中的三和尚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人就不能太老实了,可又不能太没心肝。”但是这个分寸,要如何把握?
书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师徒三人受雇做木柜,雇主是一家特别没有良心的人,苛刻而又无礼,将事情做到忍无可忍。即将完工时,明子把一碗肥肉偷偷地封在了衣柜的夹层中,“夏天,让这‘绝八代’的人闻闻臭味,闻到臭味还找不出臭味在哪里。”对于明子的恶作剧,三和尚给予的评价是“你小子太坏”,表情说不出是指责还是赞许,接着又补充了一句:“对拿人不当人的人,不能太客气了。”三和尚教给徒弟的,不仅仅是技艺。
有一本书名字叫做《你的善良必须有点儿锋芒》,前言这样写道:“你当善良,且有力量。一个人越是善良,待人的底线应该越高一些,这样才能避免纵容他人,也能保护自己。”我曾经读过一篇有关家教的文章,作者是一位母亲,她义愤填膺地说:“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但不被别人伤害是一种气场。不进一寸,也不失一毫。我始终觉得,这个世界从来是有经纬度的,不会因为你的忍让而缩水,也不会因为你的强悍而膨胀,你要懂得游刃有余最好的方式是,内心柔软而有原则,身披盔甲而有温度。”我非常赞同她的话,我也是一位母亲,我也会这样教育自己的女儿:“做一个勇敢而温暖的孩子,不暖到烫伤自己,也不冷到冻伤身体。”做事有分寸,明是非,知进退,才是人生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