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嘴角上扬,裙角飞扬,就从今天起
——《岛上书店》有感
王 艺
有幸推荐三月份书目,欣喜之余又稍觉压力,不知道自已是否能胜任这项每个月都让大家期待的重任,推荐作品是否足够精彩和能够让人回味。认真审视想读已久的书单,我将目光投向远处的《岛上书店》。
“远处”是我阅读之前的想象。茫茫的烟波浩渺的大海上,单薄地矗立着一座孤岛,那上面的书店能有怎样的繁华与静谧呢?然而,跟随阅读,不断有大把的阳光泄在书上,折射进心里,使我享用温暖与爱,使我更加识得人生“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一本书自成一个世界”的魅力。
这是一本关于孤独、爱与救赎的小说。
首先,A.J 的人生不完美, 但也许正是这种不完美,让“治愈”一词显得不那么高不可攀。
A. J 的去世也让这份“治愈”没有完全理想化。但同时对于读者来说,遗憾或许更能觉得真实些。毕竟真实的人生没有那么多圆满,那么多无时无刻的幸福。
A.J的人生,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有一种自我反思。A.J出场时的冷漠人设或许跟他失去深爱的前妻有极大关系,对于失去深爱之人的切肤之痛我也曾有过,因此感同身受。但A.J拥有了玛雅之后的转变,让我的心绪在有一种长舒一口气的释放中,又陷入到对自身的思考:怎样才能让自己接下来的人生在一种自我满足,自我认可中度过?
其次,阿米莉娅的人生也带着些许遗憾。若以国人常有的眼光来论断阿米莉娅的人生,很多人会扼腕叹息她是不幸的。但在全文温情脉脉的叙述中,作为读者所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两人相爱的点滴,足够撑起人生共同遮风挡雨的勇气,和A.J离世后阿米莉娅与玛雅相依为命的坦然平和。阿米莉娅身上的闪光点很明显,果断而睿智,成就了全家人的幸福生活,我想这一点也可以为在生活中一些举棋不定的选择提供一些参考。
再次是玛雅的到来,以及她的幸与不幸。
玛雅的不幸世俗来说应该是失去亲生父母的不幸,但这并未对她造成什么实质伤害,反倒成就了两个人接力呵护她的人生事实。玛雅是纽带,并且她所获得的幸福,同时也是对A.J和阿米莉娅共同的彼此的给予。而玛雅作为孤儿为什么偏偏会被寄养在A.J处,在文章的最后有了解释。
值得一提的是伊斯梅,在兰比亚斯这个警官没有履行警官的义务去举报她后,她归还了《帖木儿》,从之前与妮可完全不同的两个性格的姐妹形象,到后来完成自我救赎直到决定接手书店,伊斯梅或许是另一种不够完美的形象的诠释。书中个人很喜欢的一点是:没有上升到政治高度,一定要治伊斯梅的罪,一定要维护兰比亚斯光辉的警官形象。
最后,书店作为一个灵魂场所从头到尾的存在,对于书店中的每个人和小岛上的每个人,都有特别的意义。《迟暮花开》的作家,会特地来到书店看一看是什么样的人会请她;妈妈们慢慢可以在书店里找到给孩子们看的书,即便是绘本;游人到岛上的必经一站,人们定期的书籍朗诵分享会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等等……当A.J离世,阿米莉娅和玛雅不得已决定离岛,书店却没有消失。尽管换了人经营却依旧是小岛书店,让人们在悲情之后依然拥有一丝慰籍。
刚刚读过《欧也妮•葛朗台》这样完全凉入骨髓的小说之后读《岛上书店》,会有一瞬间觉得温情得不真实。但随着情节的推进,我不知不觉地沉浸在“明知这是个谎言,却认真的去相信”之中,微笑着读完了全篇。放下书那一刻,阳光依旧那么暖,天空蓝得像颜料,我将面前爱人沏好的茶,一饮而尽。
当我们每个人回顾人生过往的时候,心中或许都存在着这样一间岛上书店,它不再遥远,它与爱有关,它可以抚慰心灵的创伤,它可以治愈不美好,它可以在我们的生命中延续。愿我们在“治愈”人生的每一天,都让嘴角上扬,裙角飞扬。如是,就从今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