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图书 / 音乐
专注于"书影音"的垂直媒体

《张爱玲传》读书分享会

3月28日,阿城作协女子读书会第五十一期读书分享在钉钉线上举行,分享的书目是由宋松梅推荐的《张爱玲传》。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魅力的作家之一,是旷世才女。在世人心中,她是民国才女,是留下爱情故事的传奇女子,是走在潮流前沿的时尚达人。她的艺术成就超越了她那个时代。

张爱玲简介

张爱玲(1920年9月——1995年9月),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

1943年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

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去世。

分享环节

分享会上,宋松梅就如何看待张爱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如何看待“张爱玲热”进行了交流。同时,刘丽红、董秋月、陆美芳、邓雪梅、勾阿莹、宋晓琴、郭丽等分别从张爱玲的原生家庭、天才梦、传奇爱情、独特的艺术魅丽等不同角度进行分享交流。姐妹们畅所欲言,在心的交流和灵魂得碰撞中享受书香带来的生命体验。

分享环节
1.原生家庭:

出生在没落贵族家庭的张爱玲,家境虽然不是盛世时期,但是贵族家庭的衣食住行还是有别于普通百姓。张爱玲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阅读大量书籍。但是父母感情的破裂给她的内心造成很大的伤害,尤其是母亲的出国,父亲的再婚。她和继母之间的矛盾,导致父爱的日渐薄凉,被父囚禁半年的生活对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女孩儿来说,伤害是无法形容的。母亲和姑姑的出国对张爱玲的心理影响也是巨大的,她期许能在母亲身边,她渴望得到母亲的呵护,然而,她孤傲、敏感的心没有得到母亲很好的护佑。张爱玲的童年是孤独的、冷清的、不幸的。有人说幸运的人一生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她母亲在弥留之际张爱玲没有前往,那份感情的纠结如何能用几行文字说得透啊?从张爱玲的很多作品中很少能看到父亲的形象,文学作品虽然高于生活,但是离不开作者生活经历的元素注入。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一生影响是巨大的。“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终其一生都在治愈”。张爱玲说“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所以才会失望。因为有爱,才会有期待,所以纵使失望,也是一种幸福,虽然这种幸福有点痛。”

2.传奇爱情:

张爱玲一生的三段感情,对她影响最大的就是那个大她14岁的汉奸、一个有妇之夫,最后抛弃她的——胡兰成。张童年缺失的父爱,她想通过一个大自己很多的男人身上得到弥补。张爱玲在未婚的年龄就深懂凡尘世间的悲喜人生。虽然和胡兰成仅仅三年的婚姻,但是这段感情深入她的骨髓,她爱胡兰成,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她把自己的稿费邮寄给在外地和其他女人一起生活的胡兰成。是“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张爱玲和桑弧(未婚)的相识,也是有缘无份,虽然彼此懂得,因为自己有过婚史,所以决定不做夫妻,只做朋友,这也许就是“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吧。之后她飘洋过海去了美国,遇到了大自己27岁的赖雅。她说“我不怕孤独,更喜欢陪伴”,两年的幸福生活后,赖雅中风,张照顾赖雅,俩人共同生活近十年,最后张爱玲孤独生活直至终老。真的应了张爱玲“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所以后半生孤傲、清冷地生活着,也才有了生命暮年的佳作《半生缘》。”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3.作品魅力:

张爱玲一生书写了很多作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学术论著、翻译的作品等。代表作《倾城之恋》《沉香屑 第一炉香》《半生缘》《金锁记》《红楼梦魇》等等。关于她的作品,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无论张爱玲热与否,都不能否认这位天才女子的文学才华。她的作品大多都属灰色调的。她内心情感的宣泄通过笔端一撇一捺地传递给读者,所有作品中除了白流苏这个形象外,其他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悲情的结局,足以见得她内心的创伤有多深,她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不写悲壮,因为悲壮是一种完成,只写苍凉,因为苍凉是一种启示。”张爱玲的作品有她独特的魅力。

我读张爱玲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读后感大全 » 《张爱玲传》读书分享会
分享到: 更多 (0)

梦千寻 - 梦里寻它千百度

电影台词名人名言